第(3/3)页 就比如雨水怎么撒,什么时候撒,撒多少…… “好了,各单位准备,场记……开始!” 场记在众人面前打板完成,整个剧组立刻就运行起来。 几个演员披着雨衣,在寒风中演奏着音乐,在他们身后的远方,是象征着传统工业的大烟囱。 “咔!” 一个镜头拍完,戚昊转头看向张艋:“张艋老师,你看这个镜头能过吗?” 他没有傲娇的只靠自己。 艹,八百万成本的电影,编剧和监制的费用给了三百万,害得他这个导演一分钱不拿才能勉强够用,花了钱的为什么不找张艋来把关。 别忘了,他现在玩得可是张艋的“老婆”。 我只是偷着和你老婆好,你居然在墙角偷听我们撩骚,简直无耻至极。 “秦海鹭的表情……最好不要有任何表情……” 张艋从电影需要,导演理论各个角度,详细的解释了一番为什么要这么拍。 “OK,后边的这个镜头重新来一遍!” 戚昊从善如流,把这个镜头又拍了一遍。 然后是雇主话外音,张艋自告奋勇的献出了自己的声音。 按照雇主的要求,音乐从忧伤的《三套车》换成了节奏轻快喜气洋洋的《步步高》,这种苦中作乐的反讽奠定了电影《钢的琴》的主要基调。 镜头再次横移,出现了搭建好的灵堂和杂耍。 一个喷火的,一个朝头上砸酒瓶的…… 砸酒瓶的还有一个没有砸烂,又朝脑袋上嗑了一下才砸碎。 其实,戚昊想过让随云道长上去表演一下舞剑,被随云道长一个白眼给拒绝了。 说是不宜宣扬封建迷信。 人家是办丧事送人,又不是捉鬼。 后边是一个空镜头,巨大的工厂烟囱架在灵堂上方。 灵堂还挂着一个“沉痛悼念母亲”的条幅。 这些搭景都是张艋负责的。 比如后边这个镜头,在剧本上以“分镜画”的形式出现,很显然拥有不同寻常的寓意。 以烟囱为代表的东北工业,一度是哺育东北,乃至中国成长的母亲,而现在这位母亲已经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 第一场戏到这里就算是拍完了。 “助理,赶紧给我姐披上衣服,别冻着了。” 戚昊宣布这场戏完成后,第一时间就让秦海鹭赶紧保暖。 她演戏的时候穿着一身旗袍,只披了件西服外套。 妥妥的美丽冻人。 “你赶紧去拍下一场吧,别管我了。” 秦海鹭不以为意,冷一点儿而已,拍个戏哪来的这么多讲究。 今天的计划是拍两场戏。 另外一场戏,拍的是陈桂林抱着手风琴,和他老婆说离婚的事。 他老婆的扮演者叫曾梨,是秦海鹭的同学。 曾经也算是中戏96级的风云人物,颜值还可以,只是这几年发展的非常一般。 用秦海鹭的话说,距离大火就差和你戚昊传个绯闻了。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