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22号杀青,25号除夕,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了,但是戚昊和张艋还是揪住剪辑师卢允让他干活。 电影是卢允剪辑,但是最终要剪出什么效果,那是戚昊和张艋说的算。 导演必须要把自己的理念灌输给剪辑师。 必须要灌满。 差一点,电影上映时候呈现的效果都会出问题。 而且胶片就那么多,剪砸了那就彻底玩完。 卢允虽然剪辑水平很不错,但是他属于刚毕业没多久的新人。 剪辑师这一行不好做,能够拿到一个单子不容易。 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干活。 另外,执行导演高博也会剪辑,而且对于戚昊和张艋的想法更清楚,他自告奋勇的参与了剪辑工作。 四个人研究了两天,才算定下来最终的剪辑效果。 戚昊这才启程回家过年。 之前的计划是不回家过年了,但是如果能够回家过年,谁又能拒绝呢。 他们之前拍的电影里头,翻来覆去的都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父母年纪都大了,算下来这辈子也处不了多长时间。 回去的时候,戚昊尝到了《人在囧途》的滋味。 哪怕只是从首都出发去津门,这么短的距离,也堵车堵到怀疑人生。 全都是从首都往外走的。 幸好,在除夕的中午,戚昊赶回了家里。 陪着爸妈和表妹看了春节晚会。 晚会尽管不是十全十美,尽管仍有可挑剔之处,但确实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 赵本善的小品《不差钱》,也算得上是经典了。 据说,这小品还是临时搞出来的,当时是只有12天创作时间。 之前的小品《送蛋糕》由于突出男女关系,有很强烈的性暗示成分,被下马了。 于是赵本善带着之前合作了两年春晚的徐正超,跟新手下尹琪加班加点赶了一个出来。 不过,像反骗的《卖拐》、讴歌革改开放的《昨天今天明天》,讽刺乡官村商勾结的《拜年》,内涵都是《不差钱》这类作品所无法企及的。 这也是赵本善或者说所有小品的一个尴尬之处。 喜剧水平依旧很高,但思想上的拔高已经不存在了。 相声小品,你没有思想,只知道多整一些骚话和段子,大家看过基本上就忘了。 其实电影也一样。 审查制度的逐步严格化,大家就只能拍一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东西。 “你说你要是能上个春晚,你爹我脸上不也多点光吗?” 戚爸每年春晚不管好坏都会从头看到尾,就跟他每场国足重要比赛都不落下一样。 “什么光,油光吗?”戚昊不惯着他。 “你个臭小子,你信不信我提醒你妈催你找女朋友?”老头恼羞成怒。 “用不着这么下死手吧。” 他在家里也就待三天左右,大年初四就去《风声》那边开工了。 “哪有你这样的儿子,我脸上哪有油光?” 老头居然还挺爱美的,说他有油光他居然急了。 “行了行了,我再给你点私房钱,你这次可要藏好了啊,别再被我妈找到了。” 戚昊趁着他妈熬不住去睡觉了,偷偷地给他爸塞了一迭钱。 “那……那我就收下吧。”儿子孝顺的,不收似乎不太好。 “我看到了。”表妹胡珊瞥了一眼。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