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生化小说(一)-《类神》
第(2/3)页
再加上最近一两年中美关系紧张,就更没人待见这两个从纽约来的“联合国公务员”了。于是接待处的一个同志找到了王顺喜,又给他们配了一台车,要他带着这两尊神下乡考察、找李文华去。
王顺喜是县政府里为数不多的可以说几句英语的年轻大学毕业生,可即便是他也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件事情:为什么两个自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人,会直接来到这样一个县级政府,而后又以称得上谨小慎微的方式,亲自去偏远的乡村考察?
“李文华这个人,是一个民间科学家。”王顺喜特意把“民间科学家”这个名词说得很慢,好让两个老外能够理解——虽然县政府不待见这俩人,但他可不想在外国人面前丢了中国人的脸。
“民间——科学家?”叫约翰的老外皱了皱眉头,“是一个民间科学组织么?”“您也可以这么说。”王顺喜咧了咧嘴,“对,民间科学组织,嘿嘿。这人是本地人,受过高等教育,是大专生。毕业了之后就回到来家务农——”“也就是说,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之余,还是一个农场主?”另一个叫托尼的灰发老外问道。
王顺喜在心里苦笑:跟这些老外简直没法儿沟通。估计他们一会见了洞山乡的样子,就知道哪里并非什么他们想象中的“农场”了。
洞山乡是三顺县辖下最贫穷的一个乡。但越是这样贫穷的地方,就越容易成为传说和迷信滋生的绝佳土壤。李文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乡村里。09年大专毕业之后李文华在hun一个小城里厮混了一年,之后回到了乡下。安分了两年之后,他开始专注于研究湘西“赶尸”的传说。没人知道他究竞走访了几位老司(赶尸人),见过了多少具尸体,才最终把赶尸这门传说中的“手艺”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来。
王顺喜对那人略有耳闻。在他心里,李文华不过是个有点文化、想要靠这件事情出名、顺便为自己谋取一点实际收益的活泛人而已。至于他对于赶尸这件事儿了解多少……王顺喜觉得,是那小子在糊弄洋鬼子呢。
估计县里也是这么想,所以没大张旗鼓地派人一起来。虽然已经快要人夏,但山区傍晚的温度并不是很高。奥迪车拐过一个山脚,驶上一条路况更差的小道。远处是一座石头垒成的小桥,雾气从小桥下面的溪面上弥漫开来,更远处的小山村在四个人的视线里若隐若现。沈阳,兰道家园,2014年6月30日。
谢苏小心翼翼地弯下腰,在刘言的帮助下把肩上的一袋大米放在了地上,然后长长地出了口气。搁在三四年前,他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扛一袋大米可不像现在这么费劲。那时候他还没像现在一样整天伏案工作,体能正是巅峰期。小肚子上四块腹肌有模有样,一口气跑上六层楼脑门都不会见汗。
刘言从纸抽里扯出来一张纸给他擦了擦汗:“楼下还有一袋呢。”
“这一袋100斤,五袋就500斤,今年一年都不用买米了。”谢苏拍了拍手,“现在大米一斤三块钱,500斤就是一干五,我得给你三叔拿钱去。”
“哎,你可别!”刘言赶紧拉住他的手,“我三叔看见你给他钱,他马上就能再上来把大米拉回去。你这人怎么就这么见外呢?我妈老早就跟我说你了,每次去我家都大包小包的拿,你至于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