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李寡妇-《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3/3)页

    十多年下来又为家里添置了两亩中等田和两亩薄田,又娶了个能干的媳妇王氏。

    可自从她的丈夫去世之后,李寡妇带着儿子俩人孤儿寡母的,这日子就开始不好过了。

    真正家中极为穷困的人家,就算人少,只要稍微肯干些,在薛家挣个一两银子绝对没问题。

    薛家每次招工,她们基本都不会错过。

    家中贫困的、或是没有田地的,好不容易有挣钱的机会,除去一些啥都不愿意干的懒汉,基本便不会错过。

    比如那栽种果苗果蔬,这不是靠纯体力,还需要技巧,只要年轻人肯学,不管是女子还是男子都能做,王氏能拿的银子便不比一个劳力差。

    猎队长期打猎,每日的猎物不都是通过顾荣轩卖给肉贩子或是中间商贩的么。

    李寡妇便靠着这几亩田,拉扯大当时才两岁的儿子。

    原先在李寡妇的丈夫还在时,她的生活还是极为不错的。

    在他们眼里,这宅子和田产可都是他们赵家的财产。

    在他们的说项下,赵家兄弟们给他们母子俩留了一间宅子,宅门前一小块地,还有三亩中等田和两亩薄田。

    多则十好几两银子,少则几百文不等。

    就仨人,一个老婆子、一个小女娃,外加一位年轻妇人,这一年就在薛家挣了二两多银子。

    但好歹她还有个儿子,儿子也是赵家子孙,叔伯们抢光他的家产怎么也说不过去。

    可别忘了,这赵家还有一家子亲戚呢。

    赵家村不少村民因为多了这些收入,这个年自然也更好过些。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便是百姓们最喜庆的事。

    其实,少到只有几百文的那些个反而不是家里人口少的,而是那些不怎么把它当回事的。

    两亩薄田一年最多也就只能产出三四百斤粮食,如何养得活一家三口?

    就算她们整日在家做绣活儿,也最多换点油盐钱。

    手中田产不够的婆媳俩只能佃别人家的地种。

    然而如今村民们手中有足够田产的本就不多,大家都去佃地种,人家地主凭啥不把地佃给家中有劳力的,而佃给你们这俩妇孺?

    不管她们如何求爷爷告奶奶,最后也只佃到两亩田。

    这样的情况下,这李寡妇三人的日子过的自是艰难。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