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好走不送-《农门女猎户种田发家史》
第(2/3)页
有机会参与科考,甚至是当官儿,再不济也能到官学里当先生。
没办法,官府无人反对,百姓们无法煽动,响应者太少,只有他们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还真没法反抗这位‘暴君’。
妇人掩嘴轻笑,“莫非是遇到了识货的大主顾,买了你许多字画?”
而且不能考上与否,几个小的还能免费送到官学去念书,极大地省去了他们的开销。
别的不说,他们的粮食需要靠薛家从外头买来,番薯要靠薛家换成银子,不忙碌时还要在薛家做工。
但传到那些女子耳中就不一样了。
在得知此事之后,本就有意向想去宁安府,但又碍于宁安府的特殊情况而不敢随意做主的她便立马与丈夫商量了。
多数人在闹了一阵之后发现闹得最凶的都被衙役甚至是兵丁们压着离开宁安府之后,都缩起头安静了。
可关键他们也是少数中的少数啊!
可以说是,十个读书人有九个反对的。
而在确定反对无效后,便开始说服基数庞大的百姓们。
再说了,谁知道去了之后能不能考上,实在没必要。
但这不代表别的手段不能用。
至于他们在外头坡口大骂啥的,对林楚来说,都是屁用没有。
当然,这般的作风,放在她自己身上是不可取的。
结果这次,丈夫的回答注定还是让她失望了。
他不太赞同,觉得这毕竟是反贼的地盘,若将来被朝廷收拾了,他们这些投奔者不也是反贼了?
反正日子还过得去,何必自找麻烦呢。
不用说,抨击者众多。
宁安府打算让女子参加他们府内的科考一事,经过这些文儒们的大肆宣扬,便不断在宁安府附近的府县传开了,随后逐渐传到整个南边,再是整个大楚。
慕青云满不在乎地道,“那倒不是,都是我低价淘掉的。”
在官府无人反对,并且贴出告示之后,文儒们先是用自己的笔杆子反对。
有大户人家请时,便去当女塾师,若无人请,便带着女儿出来以卖字画补贴家用。
在发现没有丁点成功的可能性之后,绝大部人都歇了心思,还有部分不愿妥协的文儒,被送出了宁安府。
自己若真考上功名,那日子就不用过得这么苦哈哈的了呐。
谁不同意,谁就请昂首挺胸地走出城门,去别的地儿当大爷吧,我们绝不阻拦,您爱走哪儿就走哪儿。
瞧见咱们宁安府的城门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