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新的征程,王者归来-《盛世大唐美名扬》
            
            
            
                
    第(1/3)页
    痛定思痛!
    林然决定还是要从根本上,加强大唐的基础建设。
    真正的国富民强,不仅仅是填饱肚子,衣食无忧这么简单。
    而且还能应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于是一封长长的奏折呈现在李治陛下的面前。
    这是林然耗时三日时间,仔细推敲,认真思索后的全部心血。
    奏折之长,宛若一本书籍。
    让李治看的是神情专注,激动不已。
    他知道,若是这一切都付诸实施,自己这帝王的功劳,将会远超父皇。
    将大唐重新带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林然回到了设计院。
    得到的是李泰和袁天罡和墨守仁等人的微笑和安慰。
    “老师,我们好担心您······”
    看着老师瘦弱的模样和满头的白发。
    几个人都是非常的伤心和难过。
    “今日起,咱们开始重新开始。”
    林然微笑着拍打了一下李泰的肩膀。
    “重新开始?”
    “老师,难道我们以前的设计都错了吗?”
    李泰疑惑不解的开口询问道。
    “青雀,以前我们的每一份设计和努力,都没有错。”
    “不过,老师决定,还是从利国利民的根本做起吧。”
    “所有的设计,从国家的基础建设做起。”
    “防洪,防涝,防灾,防疫······”
    “一个国家想要富强,必须要有抵抗所有自然灾害和意外灾害的,基础设施和反应能力。”
    “而我们就要做这个时代的领路人,将整个大唐的基础设施开始改变起来。”
    林然的话,给了李泰等人无尽的信心和希望。
    “老师,我们知道了。”
    “是不是,这样我们也就是大唐的英雄了···”
    几个人异口同声的开口说道。
    “自然是英雄,而且是有不世之功的英雄。”
    听到林然的话,几个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哦哦,我们要当英雄了···”
    “我们要当英雄了······”
    与此同时,在太极宫显德殿里。
    李治陛下正在和文武百官们,商议着林然的奏折。
    与其说是商议。
    不如说是聆听。
    因为每个人都被天下王的建议给惊呆了。
    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计划和改革啊。
    即便是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多的注意和点子。
    从生活到建筑,从道路到城市规划。
    从水利设施到农田规划。
    ·········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被林然规划到了改革之中。
    这是要大变的节奏。
    这是要重新建国的节奏。
    可是没有人反对。
    因为百官们都在这份提议里面,看到了未来。
    看到了希望。
    看到了无比灿烂和美好的明天。
    “众位爱卿,对于王爷的这份奏折,众位爱卿有何异议?”
    此时已经是正午时分。
    早就过了午膳的时间。
    可是百官们没有一个感觉到肚子饿的。
    林然所提的每一项建议,都好像是给他们补充了无尽的能量。
    让群臣一个个的神情激昂。
    “陛下,大善,大善啊······”
    “臣等,绝无异议。”
    宰相房玄龄率先出班,开口启奏道。
    “臣等,绝无异议。”
    “如此,惊天之神作,定能护佑我大唐,护佑陛下千古基业。”
    李治看着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多少日来,第一次露出开心的笑脸。
    是啊,自从天降洪水,李治已经好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虽然洪水已退,可是将士们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其沉重的。
    这一点他心知肚明。
    若是没有林然带队前往。
    整个江南,如今肯定已经是一片狼藉。
    灾民也将会遍布大半个大唐。
    这样的结果,对于登基不足三年的他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李治陛下趁热打铁,当即连下三道圣旨。
    一是,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
    但凡是有大江大河之地,立即开始清沟挖渠。
    修筑堤坝。
    而且这项工作要长期不懈的抓下去。
    按照林然的建议,堤坝的高度始终要高于水位十米以上,方为安全水位。
    而且当场决定设立治水部。
    直接任命房遗直为治水部尚书。
    大唐一个新的部门成立了,而且还增加了一个部门尚书。
    这样的意义何其之大。
    因为这打破了历朝历代对于朝廷制度的设置和规划。
    若是以往,这样的事情,没有个十天半个月的商议,是很难最终决定下来的。
    可是,如今李治当场拍板,群臣立即便齐声附和称赞。
    由此可见,这次洪灾对于百官们的感触也是非常巨大的。
    治水部尚书房遗直,当场领命。
    郑重承诺,绝不辜负陛下的隆恩和厚望,一定加强巡视各地水系,保证安全,杜绝水患。
    房玄龄和房遗爱,对于此次任命都是非常高兴。
    特别是房玄龄,内心真是惊喜交加啊。
    他知道房遗直能被陛下委以重任,自然离不开自己亲家的影响。
    同时他也深知,这是一把双刃剑。
    因为毕竟这是一个新兴的部门。
    若是做的好,功劳无限。
    若是做不好,再出现今年这样的大洪和大涝。
    责任也是非常大的。
    “房尚书,治水部不仅仅是防洪治水这么简单。”
    “而且还身兼二职,因为抗旱也是你们部门的重要任务。”
    “王爷所提的河水引流,井水灌溉,这些爱卿都要好好的学习和领悟。”
    “这方面的问题,相信王爷会亲自指导爱卿的。”
    李治微笑着对出班施礼的房遗直开口说道。
    “陛下,臣等一定好好学习,不负陛下圣恩和王爷的教导。”
    第二道圣旨,第三道圣旨,依然是下发全国各地的。
    无一例外,都是针对城市基础建设而下发的。
    改革迫在眉睫。
    而且今年年底,将会派出调查组,专门实地考察各地的具体落实情况。
    房遗直得到陛下的圣旨。
    立即在年轻的官员之中,挑选了十几人的新鲜力量。
    自己新官上任,总不能是光杆司令一人吧。
    林然带领设计院苦心专研一个多月以后。
    让整个长安城震惊的事情出现了。
    而且是震惊了所有人一地的眼球。
    当一个个粗大的钢管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时候。
    所有人当场就吓坏了。
    这得需要多少钢材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啊。
    而且是又粗又长。
    当然有了炼钢厂,这些对林然来说都不是问题。
    可是,问题是文武百官和百姓们,都没有见过这东西啊。
    上百米一根的粗大钢管,被一根根的运送到了太极宫外。
    在太极宫外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而这一切,竟然是为了铺设地下水道而铸造的。
    “驸马,这成本有点太大了吧。”
    就连李二都看着肉疼起来。
    毕竟他老人家可是知道钢材的贵重之处的。
    用这样的好钢,铺设在地下,做排水管。
    身为太上皇,李二深感可惜啊。
    “岳父大人,暂时看来是成本大了些,可是长远来看,这些成本都是值得的的。”
    “而且如今炼钢厂的产量也在极具上升。”
    “小婿有把握让炼钢厂继续提高产量。”
    “而且小婿已经启奏陛下,要在大唐各地至少再建立十座炼钢厂。”
    “未来,这些钢材将会在我们大唐的建设之中,发挥无比重要的作用。”
    “······”
    林然的话,让众人无不目瞪口呆。
    “驸马,你的意思是大唐每个省道,至少有一个炼钢厂?”
    李二瞬间便明白了林然的意思。
    “岳父大人所言甚是,每个省道至少要保证一个炼钢厂。”
    “否则光是这长途跋涉的运送成本,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啊。”
    “更何况,只靠长安城的一座炼钢厂,根本不足以支撑大唐这么大的体量。”
    林然的话,让所有人的眼睛闪闪发光。
    十座炼钢厂就是要十个厂长啊!
    谁不知道,如今炼钢厂的利润简直是,惊天地泣鬼神。
    光是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所带来的效益,已经让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想想。
    好家伙,你这一下子整出来十座炼钢厂,简直是一下子就给所有文武百官们,打了一针强力的鸡血!
    一个个的激动的嗷嗷直叫!
    林然自然看到了群臣们激动的心情。
    不过为了大局,肯定要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不过也不能让这部分人富的太过明显。
    思来想去,林然决定采取国有制度。
    于是,林然接下来的话。
    让李二和李治陛下都喜笑颜开。
    “岳父大人,陛下。虽然是每个省道都至少要建立一座炼钢厂。”
    “可是,为了更好的掌控钢材,做到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维护市场秩序。”
    “所以臣的意思是,这所有的炼钢厂,必须是在朝廷的管理之下。”
    “简单点来说,就是我们的国有企业。”
    “工人和师傅可以享受相应的待遇,厂长和管理人员,俸禄自然要高上许多。”
    “不过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
    “咱们一切按照产量来,一切按照能力说话。”
    林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让李治陛下和李二开心的合不拢嘴。
    “贤婿所言甚是啊,所言甚是啊!”
    李二开心的眉毛胡子一起跳!
    林然的意思,他太了解了啊!
    万变不离其宗,虽然每个省道都有一个炼钢厂。
    可是归根结底,这些仍然是朝廷的。
    是属于他们李家天下的。
    最关心的事情得到解决,李二就不关心其他事情了。
    毕竟自己已经退居幕后。
    如果不是今天稚奴说,今日驸马要给自己带来惊喜。
    这样的场合他是原本不打算来的。
    不过今日一来,他却发现,竟然是不虚此行。
    毕竟见到了这样惊世骇俗的钢管,而且还听到了林然对于炼钢厂的规划。
    于是在众人的亲眼见证下,一根根的钢管被埋在了长安城街道两旁的渠沟里。
    之所以要这么着急埋下钢管。
    因为根据李淳风的预测,三日之内,长安城将会迎来一场入秋以后的第一场暴雨。
    林然就是要借此机会,让所有人都看看这样做的好处。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道理,每个人都是非常懂得的。
    果然,三日以后,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这浩浩荡荡的大雨啊,已经多年未曾抵达长安城了。
    让所有人都看着这倾盆大雨目瞪口呆。
    所有人都在想着。
    要完!
    因为这么大的雨,肯定让长安城四处积水。
    出行,那就根本不用想了。
    因为往常即便是比这雨势小点的时候,也要等风停雨住一个晌午以后,才有可能安然无恙的在街道上徒步行走。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可是,偏偏就有不信邪的人。
    李二就带着李治出发了。
    迎接着倾盆大雨,李二带着李治,来到了长安城的朱雀大道上。
    目的不言而喻,自然是要偷偷看看前几日,埋在朱雀大道两旁的排水管的效果的。
    结果李二和李治,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
    太极宫里没有积水,那是因为所有的设计都是非常精密和仔细的。
    而且重新修缮的太极宫图纸,也是出自林然之手。
    所以对于太极宫里的一切,李二和李治都感到是非常正常的,非常合理和应该的。
    可是这朱雀大道不应该啊?
    它不应该如此洁净如洗啊。
    暴雨将街道清洗的一尘不染。
    所有的雨水都顺着下水道流了下去。
    李二像个孩子似的。
    就像发现新大陆一般,往铺设管道的地方跑去。
    因为他听到了声音,听到了比雨水更大的声音。
    那声音来自于地下。
    李二在心里想啊,那定是水管里排水的声音。
    若是林然在此。
    他肯定会欣喜的对自己的老丈人说。
    恭喜你答对了。
    因为那确实是水管排水的声音。
    雨水顺着道路两旁的沟渠流下。
    然后都哗啦啦的进入到水管里头。
    咕咚咕咚的流水声,惊起了李二的童心。
    “雉奴,随父皇往前走走。”
    李治此时也发现了这一秘密。
    父子二人顺着管道一路走去。
    一直走到护城河边。
    河边的一幕委实让人赞叹。
    几个粗大的水管齐齐张开大嘴。
    尽情的往护城河里喷射着雨水。
    就连护城河里的鱼儿,都欢呼着在水管下面,跳跃起来。
    “父皇,成功了。姐夫的排水系统成功了···”
    雉奴开心的看着这一幕,无比高兴的开口说道。
    “雉奴啊,父皇从来未曾想过你姐夫会失败。”
    “只是,父皇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效果。”
    “走,回去开车去,陪父皇巡视一圈长安城。”
    李二一脸激动的开口回答道。
    父子二人,尽管浑身都被大雨淋湿了。
    可是,心里面却是火热火热的。
    一个皇上一个太上皇。
    就在这光天大雨之下。
    开着汽车在雨中的长安城来回的奔驰起来。
    所有长安城的街道,除非地段极低的个别地方以外。
    几乎没有存有积水的地方。
    这样的事情,若是放在以前,谁相信啊?
    谁也不敢相信啊。
    可是,今天李二和李治确实亲眼见证了这一奇迹。
    汽车在经过居民区的时候。
    一个少年从院子里跑了出来。
    “大郎,外面街道上水深,不要到处乱跑,娘亲刚刚给你做的新衣裳,可不要弄脏了……”
    院子里孩子母亲的话,清晰的传进了李二和李治的耳中。
    李二悄悄的放慢了开车的速度。
    “娘亲,您快出来看啊!”
    “这街道上没有半点积水……”
    少年郎,使劲的欢呼道。
    “小兔崽子,尽胡说八道。往常雨水没这么大的时候,咱们这条街上的积分,都要半天才没下去。”
    “今日这么大的雨,你竟然告诉老娘没有积水。”
    “看老娘怎么收拾你这个撒谎的孩子………”
    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妇人,拎着擀面杖就出来了。
    好家伙,这是一种真要家法伺候的劲头啊!
    结果妇人举起来的擀面杖,没有打在少年郎的身上,却是落在了自己的膝盖上。
    疼的妇人是呲牙咧嘴。
    她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街道上的积水都跑到哪里去了啊……
    “娘亲,孩儿没有撒谎……”
    少年郎的话,让妇人很是尴尬。
    “好孩子,是娘亲错怪你了……”
    李二和稚奴微笑着看着这一幕,开车离去。
    此时大雨已停,长安城的百姓们都开始,从自家院子里往街道上探望。
    看到一尘不染的街道,被雨水洗刷的干干净净的。
    要多光滑有多光滑,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于是欢呼声,渐渐的汇聚起来。
    大人们想起来前几日,天下王让士兵埋下的钢管。
    所有的问题也就找到了真正的答案!
    “我们长安城的街道,以后再也怕大雨了。”
    “以前一场雨水,一场泥。”
    “一身新衣变旧衣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百姓们纷纷走到街头,欢呼雀跃起来。
    百姓们有理由高兴,有理由欢呼。
    因为一场雨水一场泥的日子,实在是困扰百姓们已久的难题了。
    这样的难题,可以说世世代代都困扰着他们。
    可是,就在今天,就在这场倾盆大雨以后。
    所有的一切都变了。
    长安城将开始焕然一新。
    不但是百姓们欢呼雀跃,就连百官公寓也是一片喜气洋洋之色。
    整个公寓之内,没有一点点积水。
    楼顶落下的雨水瞬间便顺着水管排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