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涯抬了抬提着衣服的左手,道:“找竹荪。” 对方道:“这东西吃是好吃,就是太少了,找半天不定能找到,这些年很少有人找了。你找到多少?” 李涯道:“五朵,看样子这些年少有人来找,多起来了。” 回到家,李涯把竹荪轻轻清理干净,交给老妈拿去通风的地方阴干,然后清洗竹笋。很快就清洗完了,李涯看看天色,对老妈道:“妈,我去砍两捆柴回来。” 李妈道:“我们家柴够用几个月的了,你砍了就送到你二叔家去。” 傍晚吃晚饭时候,李爸就说了第二天分粮食,跟李妈讨论着给爷爷他们送多少,自家也拿多少去磨面。这时候磨面可是用马拉石磨,大部分人家磨细了就算,不会用筛子过两道把糠皮分出来,磨玉米面也是如此。不过今年李涯家相对来说粮食要多一些,打算弄点好的吃,糠皮就筛出来喂猪。 第二天早上,李涯跟李爸推着板车到祠堂的时候,祠堂外面已经围满了推着板车过来拉粮食的人群,李涯只得把板车停在人群后面,另一边是留着给出来的板车的过道。 停下车,李涯学着大家往板车上一坐,听着大家算自家能分多少,现在生产队实行的是人五劳五,也就是除了上交国家和生产队留出来的,剩余的粮食一半按照人口分,一半按照工分分。比起刚开始时候的人八劳二、人七劳三来,干活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李涯家李涯出生的时候正赶上******的尾巴,当时这里虽然没有发生灾害,但是也支援出去不少粮食,大家都粮食紧张。李爸李妈有感于此,才会没有接着要小孩,等到李涯读书,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渐渐就淡了继续要小孩的心思,所以李涯家就李涯一个孩子。而随着分配方式的变化,李涯家比起别的人家条件可要好得多。 这时李涯就听到一个声音道:“分了麦子,拿去城里跟人换成苞谷,不是家里不够吃。”说话的人,他家四个孩子,都还小,最大的也才十岁,家里就两个大人挣工分。 这时就看到大伯带着几个人拿出一杆大秤,还有一根手臂粗,两米来长的木棒,道:“开始分粮食了啊,自家先算好自家得多少。”然后按名字称,两个抬秤,一个打秤。 轮到李涯家,只有两百零几斤,李涯遗憾道:“才两百斤,推板车来不合算嘛,抱着就回去了。” 李涯和李爸把麦子倒进自家的麻袋,把生产队的还回去,放上板车推回家,李妈从新用一个小麻袋装了二十来斤,让李涯去磨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