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陈老学士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林状元所言,确有几分道理。科举取士,不应拘泥于形式,更应注重实质。” 刘礼部侍郎也点了点头:“林状元的回答,虽然有些不合常规,但也展现了她独特的才华和见解。” 眼见局势逆转,王竞争者脸色铁青,他狠狠地瞪了赵谋士一眼,低声怒斥:“废物!” 赵谋士脸色苍白,汗如雨下,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任何反驳之词。 林诗雅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她知道,这场危机,她已经成功化解。 李御史清了清嗓子,说道:“此事,还需要进一步调查,林状元,你先回去等候消息吧。” 林诗雅微微躬身,转身离去,走到门口时,她停下脚步,回头说道:“诸位大人,学生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语毕,她不再停留,径直离去,留下议事厅内众人面面相觑。 陈老学士看着林诗雅离去的背影,捻须沉吟:“此女,不简单啊……”林诗雅离开议事厅后,几位老臣仍旧心有不甘。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重重地哼了一声:“不过一介黄毛丫头,如此狂妄!我朝向来注重资历,岂容她如此轻视!” 另一位老臣附和道:“正是!想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才得一官半职。她年纪轻轻,就妄想一步登天,简直是痴人说梦!”他用力地将茶盏顿在桌上,茶水溅出,在光滑的桌面上荡漾开来,如同他此刻波动的情绪。 “诸位大人所言,学生不敢苟同。”林诗雅去而复返,清脆的声音在议事厅内响起,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她缓步走到厅中,脊背挺直,目光炯炯,如同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 “资历固然重要,但并非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林诗雅的声音掷地有声,“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年少成名,为国家建功立业。难道就因为他们年轻,就否定他们的功绩吗?” “姜尚八十遇文王,方拜为相,最终助周伐纣,成就一代霸业。”林诗雅侃侃而谈,声音中充满了力量,“甘罗十二为秦相,出使赵国,不费一兵一卒,便使赵国割让五城。难道他们是因为资历深厚才得以建功立业吗?”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眼神锐利:“诸位大人饱读诗书,难道不知‘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如今我朝百废待兴,正需要新鲜血液注入,正需要敢于打破常规的人才。难道诸位大人要因为墨守成规,而错失良机吗?” 老臣们被林诗雅的气势震慑,一时语塞。他们面面相觑, 陈老学士捻须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林状元所言,确有几分道理。我等固然应该重视资历,但也不能因此而故步自封,埋没人才。” 刘礼部侍郎也点了点头:“林状元年轻有为,才华横溢,我等应该给予她更多机会,让她能够一展所长。” 林诗雅微微一笑,向众人躬身行礼:“多谢诸位大人理解。” 李御史看着林诗雅,” 林诗雅再次行礼:“学生愧不敢当。” “好了,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李御史宣布道,“林状元,你可以回去了。” 林诗雅再次行礼,转身离去。 走到门口时,她突然停下了脚步,却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明日午时,文渊阁见。” 御花园中,午后的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 林诗雅漫步其中,微风拂过脸颊,带来阵阵花香,让她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下来。 她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此时此刻,她想起了慕容复,那个在她身后默默支持她的男人。 想起他温暖的笑容,鼓励的话语,林诗雅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不是孤军奋战。 回到府邸,林诗雅沐浴更衣,换上一身素雅的衣裙。 她坐在窗前,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夕阳,思绪万千。 今天在议事厅的交锋,让她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朝堂的复杂和险恶。 第(2/3)页